2025年11月25日,色情网站
《离散数学》课程思政公开课在潇湘校区B座507教室举行。此次公开课由计算机科学系沈海澜副教授主讲,围绕《离散数学》中的“函数”内容展开。课堂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同时,紧密结合学生切身经历,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学习态度、成长规划有机联系,生动呈现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。
课堂伊始,沈老师先带领同学们简要回顾了此前学习的“关系”相关内容以及常见运算,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然过渡到“函数”这一新的知识板块,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。
在思政元素的融入上,沈老师选取了学生最熟悉的“考试”场景作为切入点。她以成绩记录为例,将“同学的集合”和“课程成绩的集合”进行抽象:每一位同学在系统中都会对应一条成绩记录,既不会“缺少”任何人,也不会出现多条互相矛盾的记录。
在此基础上,沈老师进一步联系同学们共同经历的高考,将考生群体和录取去向作对比。进入大学以后,同学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的“目标集合”,包括可以选择的课程方向、科研兴趣、能力培养路径乃至未来的就业与深造规划等。她指出,可以把在座同学看作一个集合,把各自心中的理想目标看作另一个集合。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,正是不断思考、不断努力、逐渐“建立起对应关系”的过程。只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做好规划、踏实前行,才能避免在学习中迷茫,真正走出属于自己的路。
回到知识本身的讲授环节中,沈老师围绕函数的相关要素,通过提问、板书和师生互动,引导同学们思考:在具体例子中“怎样的对应才算合理的函数”。同学们在回答“这个例子是不是函数”、“为什么有的情况不能作为函数”这些问题时,不仅加深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,也训练了严谨思考和规范表达的能力。
随后,她又引导同学们学习单射、满射、双射等特殊类型的函数,通过提问与互动帮助大家区分不同情形。同学们在不断举例、辨析和讨论中,逐步形成了对函数相关内容更为立体的认识。
整堂课节奏紧凑、逻辑清晰,既保持了《离散数学》课程一贯的严谨性,又通过考试、高考和大学规划等熟悉场景,让抽象的函数概念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建立起自然联系,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同向发力。课堂结束后,同学们纷纷表示,这次公开课让自己在理解函数的同时,也重新审视了个人的学习状态和发展目标,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记录和未来规划。
到场的教学督导和观摩教师认为,本次公开课案例贴近学生实际、思政融入自然,在不偏离专业知识主线的前提下,有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清晰的成长规划意识,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。
撰写:黄俊予
一审:钟 萍
二审:夏佳志
三审:王新辉